缪钺,字彦威,江苏溧阳人,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十月三十日(公元1904年12月6日)生于直隶(今河北省)迁安县。北京大学文科肄业。曾任保定私立培德中学和保定私立志存中国文教员。后历任河南大学中文系、广州学海书院、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1995年1月6日逝世于成都。先生治学最大特点是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相结合,在魏晋南北朝史学与文学、唐宋文学、诗学、词学、古籍整理、中国古代思想史等领域均有建树。著有《元遗山年谱汇纂》、《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诗词散论》、《杜牧诗选》、《三国志选》、《读史存稿》、《杜牧传》、《杜牧年谱》、《冰茧庵丛稿》、《冰茧庵序跋辑存》、《冰茧庵剩稿》等,主编《三国志选注》和《三国志导读》,与叶嘉莹教授合著《灵谿词说》和《词学古今谈》,发表论文一百二十馀篇,另有旧体诗词集《冰茧庵诗词稿》行世。
沈祖棻,字子苾,别署紫曼,笔名绛燕,江苏海盐人,自上世徙居苏州,因家焉。一九三四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一九三六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学特别研究班。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与程千帆结缡于屯溪。一九四二年以诗律教授,历主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讲席,垂三十载,成就甚大。一九七六年休致,翌年六月二十七日,觏逢车祸,逝世武昌,逾月,葬于石门峰公墓。所著书有《微波辞》、《涉江词稿》、《涉江诗稿》、《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古诗今选》凡六种。而短篇小说、新诗、散文、杂著之散见报刊未及收拾者,又百数十篇。
方鹤斋,名旭,鹤斋其号。安徽桐城县人。桐城派古文家。历任四川省夔州知府,留日学生监督、省学务处提督、省提学使、川东道台。为官清正,大力倡办新式学堂。因喜爱成都风物,遂家焉,竟成“成都五老”之一。诗、书、画皆善。今存《鹤斋诗存》、《鹤斋文存》,皆门人以寿金刊印。《诗存》所收,从七十岁起,鹤斋本意如此。
马一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 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马一浮认为心、思想是一切文化学术之根本,“不知反求自心之义理,终无入头处”。因此,他反复强调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马一浮认为,把哲学分成本体论、认识论、经验论、方法论等,乃是从近代哲学开始的,而“中土先哲,本其体验所得以为说”,其学“内外本末只是一贯”。可以说,在马一浮那里,全部文化或哲学问题,以及全部教育问题,都只集中在一点上,即“发明”和“反求自心之义理”。他的文化观和哲学思想是彻底的唯心主义。 马一浮能够很好地融会程朱、陆王两派的思想、方法。他认为,“义理之学最忌讲宗派立门户,……先儒临机施设,或有抑扬,皆是对治时人病痛,不可执药成病。程朱陆王并皆见性,并为百世之师,不当取此舍彼。但其教人之法亦有不同,此须善会,实下工夫。他批评那些对朱陆异同争论不休的人说:这些人“不知源流,又不明古人机用,妄生同异,只是瞎汉赃诬古人,自己全不曾用力,安能知古人造诣邪?”其实,“程朱陆王岂有二道?见性是同,垂语稍别者,乃为人悉檀建化边事耳(按:“为人悉檀”乃佛教用语,意思是根据各人不同的根机和能力,而为之说各种法;“建化”指建立教化,也是临机施设,对症下药的意思)”。他在融合程朱陆王的思想方法方面,诚如贺麟所指出的:“其格物穷理,解释经典,讲学立教,一本程朱,而其返本心性,祛习复性,则接近陆王之守约。”
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生于成都。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从刘师培学,尽通春秋左氏学家法。殁于南京,仅四十九岁。于经学、文学、哲学皆有深诣,尤以「小学」之音韵、文字、训诂最为卓越,人以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之集大成者」。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广韵》两书为基础,强调从形、音、义三者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有《量守居士诗集》、《量守居士词集》、《量守庐日记》、《黄侃论学杂著》、《文心雕龙札记》、《诗品注释》、《说文古韵》、《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日知录校记》等
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中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艺术系伟伦讲座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今上海金山)人,中国近代诗人、同盟会领袖之一、南社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转向支持革命,与陈去病、柳亚子等创立南社。由于《申报》、《民国日报》不负责任地将所有参与投票人员作为曹锟贿选人员,使其被迫卷入这场世纪冤案。诗文由其弟高基编为《天梅遗集》。他的诗,常常洋溢着一种甘愿为国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如“大事毕矣吃一刀,滚滚头颅好男子”(《登金山卫城怀古》);“炸弹光中觅天国,头颅飞舞血流红”(《盼捷》)。高旭以歌行见长。其优点是跳踉恣肆,热气腾腾,表现了革命鼓动诗歌的特色;其缺点是浅露粗糙,锤炼不足。辛亥革命后,看不到出路,思想苦闷、彷徨,诗风也随之变化,叱咤风云的气概日少,而缠绵悲戚的成分日多。高旭早年受过“诗界革命”的影响。他的少数诗以儒、释、道三教掌故与近代科学知识相糅合,走谭嗣同、夏曾佑路子。他的另一些诗则效法黄遵宪的《军歌》等新体,比较通俗,不受五、七言束缚,可以配谱歌唱,如《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军国民歌》、《光复歌》等。
江苏武进人,字叔雍,号髙梧轩主人。况蕙风弟子。客居星岛以殁。有《填词丛话》、《明词汇刊》、《髙梧轩诗集》、《珍重阁词集》。
清广州人。广州城北三家店打石工人。道光二十一年英军侵扰三家店时,潜率众持棍、锤与英军奋战。继又与三元里群众联合抗英。
詹安泰(1902-1967),字祝南,号无庵,广东饶平(今广东省饶平县)人,著名词学家,尤精研于宋词,斋号漱宋室。求学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后改名国立中山大学)。任教于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韩山师范学院)、中山大学。有《无庵词》、《花外集笺注》、《李璟李煜词》、《姜词笺释》、《碧山词笺證》、《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等。
(1898~1975),浙江桐乡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1941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19年毕业。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画院院长。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终年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