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敬梓 [清]
清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诸生。受博学鸿词荐,不赴。从此不应科举。家本富,以好客、乐施与,贫至断炊。多与名士交游,而厌恶以八股文自鸣之士。有小说《儒林外史》,抨击科举制度甚烈。另有《文木山房集》。
-
姚燮 [清]
清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道光十四年举人。遍读经史百家及道藏、释典,诗词、骈体文皆闻于时,又擅丹青,尤工墨梅。诗篇反映鸦片战争时情事,悲愤激昂。又著《今乐考證》,为研究戏曲史重要资料。集名《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易顺鼎 [清]
易顺鼎,字实甫,一字中实,龙阳人。光绪乙亥举人,历官广东钦廉道。有《琴志楼集》。
-
王鹏运 [清]
清广西临桂人,字佑遐,号幼霞,晚号半塘老人、鹜翁。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为晚清名家之一,有《味梨词》、《鹜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又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李毓秀 [清]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八十三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史料记载,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
李雯 [清]
李雯,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少与陈子龙、宋征舆齐名,合称“云间三子”。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军入关时,李雯正在京城,因而被清朝政府羁留,并被推荐授官为内阁中书舍人,充顺天乡试同考官。顺治三年(1646)南归葬父,第二年在返京途中染病,后不治而亡。著有《蓼斋集》四十七卷、《蓼斋后集》五卷。
-
刘鹗 [清]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待考 [清]
-
吴绮 [清]
清江苏江都人,字园次,号丰南,又号听翁、红豆词人。顺治十一年拔贡生,荐授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时官至湖州府知府,捕豪猾,修名胜,以失上官意被劾罢。居废圃,有求诗文者,以花木为润笔,因名其圃为“种字林”。诗词骈文有盛名,才华富艳。有《林蕙堂集》、《艺香词》等。
-
俞樾 [清]
清浙江德清人,字荫甫,号曲园。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任河南学政。未几罢归。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在杭州诂经精舍最久,达三十一年,寓苏州,所居名春在园。治经学以高邮王氏父子为宗。自云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成《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其余著述尚多,有《春在堂随笔》、《茶香室丛钞》、《诂经精舍自课文》、《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为一代大师,声名远及日本。
-
孙原湘 [清]
清江苏昭文人,字子潇,晚号心青。嘉庆十年进士,改庶吉士。不仕。善骈文、书画,尤工诗。与舒位、王昙齐名。其诗风神秀逸。有《天真阁集》等。
-
唐甄 [清]
唐甄,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省达县(今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人,帝师唐瑜的第十一代孙,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
唐甄与遂宁吕潜、新都费密,合称“清初蜀中三杰”,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列为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杰出思想家”。
-
朱中楣 [清]
朱中楣,字远山,庐陵人。明宗室议汶女,吉水兵部侍郎李元鼎室,礼部尚书振裕母。有《石园随草》。
-
沈尹默 [清]
-
彭玉麟 [清]
清湖南衡阳人,字雪琴,号退省斋主人。诸生。道光末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后至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记名。以后佐陆军下九江、安床,改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督水师破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战后,定长江水师营制,每年巡阅长江,名颇著。中法战争时,率部驻虎门,上疏力排和议。官至兵部尚书。卒谥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