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称:见义勇为
- 成语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
- 成语解释: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成语例句: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结构类型:偏正式成语
- 形成年代:古代成语
- 繁体字形:見義勇為
- 英文翻译:do boldly what is righteous
- 成语分类:
四字的成语偏正式的成语J开头的成语高中生的成语
- 近义词:
临危不惧义不容辞侠肝义胆冷眼旁观当仁不让急公好义打抱不平扶危济困拔刀相助挺身而出无所畏惧无私无畏济困扶危疾恶如仇袖手旁观见义敢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铤而走险雪中送炭
- 反义词:
作壁上观唯利是图袖手旁观见利忘义隔岸观火
- "见义勇为"造句:
没有医保和寿险的人,天黑后不要见义勇为……
对于弱肉强食的现象,我们不能坐视不救,就该见义勇为。
他是个见义勇为的英雄。
建议完善立法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宣传和适当的保护,以激励更多的人见义勇为,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院长嘱托护士要好好照应受伤的见义勇为者。
他不但见义勇为,而且还扶危济困。
黄泽榆真是一个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好同学。
一位青年见义勇为,受到政府的表扬。
如今这个社会,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了。
见义勇为,法律界定,法律属性,救济机制,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