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称:不绝于耳
- 成语拼音:bù jué yú ěr
- 成语解释: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 成语例句: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 感情褒贬: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声音
- 结构类型:偏正式成语
- 形成年代:近代成语
- 繁体字形:不絶于耳
- 英文翻译:can be heard without end
- 成语分类:
四字的成语偏正式的成语热闹的成语描写景物的成语声音的成语
- 近义词:
不绝于耳自绝于人不绝如带不绝如发不绝如缕不绝如线不绝若线传诵不绝口不绝吟连绵不绝络驿不绝络绎不绝骆驿不绝绵绵不绝绵延不绝史不绝书天不绝人滔滔不绝弦歌不绝香火不绝
- 反义词:
余音绕梁
- "不绝于耳"造句:
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
每次看书的时候电话声游戏声不绝于耳。
音乐会虽然结束了,但她那甜美的歌声依然不绝于耳。
候车大厅里,孩子的哭闹声、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当对爱情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的时候,不知道你的看法怎样,反正我是不胜其烦的了。
音乐家的演奏结束了,但那动人的旋律仍不绝于耳,仿若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梵歌声声,不绝于耳,青泥片片,芬芳于心。
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唱响于我们心中。
被腊梅阵阵暗香吸引,鸟鸣声不绝于耳。
在中国,尽管对社会道德显著滑坡的呐喊声不绝于耳,大多数人却不愿意东施效颦模仿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