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称:嗟来之食
- 成语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 成语解释: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成语例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结构类型:偏正式成语
- 形成年代:古代成语
- 繁体字形:嗟來之食
- 英文翻译:food handed out in contempt
- 成语分类:
四字的成语
偏正式的成语
J开头的成语
为人处事的成语
忍耐的成语
- 近义词:
嗟来之食
后来之秀
既来之,则安之
来之不易
神来之笔
傥来之物
倘来之物
- 反义词:
残羹冷炙
- "嗟来之食"造句:
我人穷志不穷,这种嗟来之食,我宁死也不肯接受。
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嗟来之食的骨气,永远值得赞扬。
明明吃的自己的食物,仿佛嗟来之食;明明自己的事情,仿佛还得对别人负责。
因为这样的供养就如同嗟来之食,只会使父母在精神上受折磨。
明知这是嗟来之食,但为了孩子,她只好强忍着委屈,伸手将钵接了过来。
只有丧失自尊心的人,才会接受嗟来之食。
他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不受嗟来之食的老奶奶是很多人的榜样。
明知这是嗟来之食,但为了孩子,她只好强忍着委屈,伸手将钵接了过来。为了避免节外生枝。
不食嗟来之食的始终是贫卑,受得胯下之辱终成万人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