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称:扫地以尽
- 成语拼音:sǎo dì yǐ jìn
- 成语解释: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新民议 禁早婚议》:“一群之道德法律,且将扫地以尽。”
- 成语例句: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贬: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
- 结构类型:补充式成语
- 形成年代:近代成语
- 繁体字形:掃地以儘
- 英文翻译:be thrown away and swept clean
- 成语分类:
四字的成语
补充式的成语
S开头的成语
风的成语
- 近义词:
扫地以尽
刮地以去
焚香扫地
纲常扫地
刮野扫地
名誉扫地
扫地出门
扫地俱尽
扫地无余
扫地无遗
斯文扫地
拖天扫地
威风扫地
五经扫地
威信扫地
衣冠扫地
颜面扫地
- 反义词:
一扫而空
扫地俱尽
扫地出门
扫地无余
- "扫地以尽"造句:
解放初,**吸*等丑恶现象被扫地以尽。
因此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列强的枪炮就扫地以尽。
唉,再不读诗!斯文既已扫地以尽,就连诗歌一并扫了去吧……
作弊的心理压力基本丧失,则既意味着惩罚机制的失灵,也意味着羞耻感、自尊心的扫地以尽。
这样,曾国藩这位“中兴名将”、“旷代功臣”,转瞬之间变成“谤讥纷纷,举国欲杀”的汉奸、卖国贼,“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
每次战乱都使经济积累和文化积累遭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是扫地以尽,如东汉末和唐末。
甄别会议前,官僚们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地准备资料,临到头还是一败涂地,国家公务员的威风扫地以尽。
跟赵教授比,广招正局级以上官员读所谓“论文博士”,免费发放“博士文凭”的大学,可谓卑躬屈膝,斯文扫地以尽。
主义所束缚,痛苦无比,既反乎人理而又不敢违,乃相与作伪,而道德反扫地以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