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称:过犹不及
- 成语拼音:guò yóu bù jí
- 成语解释: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成语例句:据老夫看来:这是“过犹不及”。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
-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 结构类型:主谓式成语
- 形成年代:古代成语
- 繁体字形:過猶不及
- 英文翻译:going beyond the limit is as bad as falling short
- 成语分类:
四字的成语
主谓式的成语
G开头的成语
高考常考易错的成语
- 近义词:
矫枉过正
- 反义词:
不疾不徐
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有过之无不及
有过之而无不及
适可而止
- "过犹不及"造句:
做任何事都应适度,以防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他认为,财务报告如果过于复杂则过犹不及,应化繁为简。他说:"我并不希望我们有100条的修改建议,我认为有10或12条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就足够了。"。
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内容。
但凡事都会有过犹不及的风险,带来反效果。假如市民大众都以为但凡货币银行或金融遇上甚么问题,央行必能即时救御,化险为夷,那他们失望的机会将会很大。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过犹不及,一样会误事的。
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过犹不及,事情好过了头,就要谨防后面的危险了。
爸爸处理问题,十分慎重,他懂得过犹不及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