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教教育网  >诗词网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注释】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东南,杜少陵祖籍杜陵。因此常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 布衣:平民。此时杜少陵虽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一八品小官,但仍自称布农。 老大:杜少陵此时已四十四岁。 拙:笨拙。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句:年龄越大,越不能屈志随俗;同时亦有自嘲老大无成之意。 许身:自期、自许。 一何愚:一作「一何过」,多么愚腐。 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 濩(hù)落:即廓落,大而无用的意思。 甘:一作「苦」。 契阔:一作「挈阔」,辛勤劳苦。 盖棺:指死亡。 觊豁:希望达到。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句:死了就算了,只要活著就希望实现理想。 穷年:终年。 黎元:老百姓。 肠内热:一作「腹内热」,内心焦急、忧心如焚。 弥:更加、越发。 江海志:隐居之志。 潇洒送日月:自由自在地生活。送日月,一作「迭日月」。 尧舜君:一作「尧为君」,此以尧舜比唐玄宗。 廊庙具:治国之人才。 葵:植物名。古代主要蔬菜,可腌制。《说文》:「葵,菜也。」 藿:豆叶。 固莫夺:一作「固难夺」。 顾:想一想。 蝼蚁辈:比喻那些钻营利禄的人。 胡为:为何? 大鲸:比喻有远大理想者。 辄:就,常常。 拟:想要。 偃溟渤:到大海中去。 以兹误生理:因为这份理想而误了生计。误,一作「悟」。 干谒:求见权贵。 兀兀:穷困劳碌的样子。 巢与由:巢父、许由都是尧时的隐士。 沈饮聊自遣:姑且痛饮、自我排遣。聊自适,一作「聊自遣」。 天衢:天空。 峥嵘:原是形容山势,这里用来形容阴云密布。 客子:此为杜少陵自称。 不得结:一作「不能结」。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 嵽嵲(dié niè):形容山高,此指骊山。 蚩尤:传说中黄帝时的诸侯。黄帝与蚩尤作战,蚩尤作大雾以迷惑对方。这里以蚩尤代指大雾。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与周穆王宴会的地方。此指骊山温泉。 气郁律:温泉热气蒸腾。 羽林:皇帝的禁卫军, 摩戛:武器相撞击。 「乐动殷樛嶱(jiū kě)」句:指乐声震动山冈。殷,充满。樛嶱,即「胶葛」,山石高峻貌。 「赐浴皆长缨」句:华清宫内供奉两汤,外更有汤十六所,安禄山及将士,杨国忠及兄弟姊妹,并赐浴、赐食、赐钱。长缨,指权贵;缨,帽带。 与宴:一作「与谋」。 短褐:粗布短袄,此指平民。 彤庭:朝廷。 鞭挞:一作「鞭箠」。 圣人:指皇帝。 筐篚:两种盛物的竹器。古代皇帝以筐、篚盛布帛赏赐群臣。 实欲:一作「实愿」。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句:臣子如果忽视此理,那么皇帝的赏赐不是白费了吗?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慄」句:朝臣众多,其中的仁者应当惶恐不安地尽心为国。 内金盘:宫中皇帝御用的金盘。 卫、霍:指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亲戚。这里喻指杨贵妃的从兄、权臣杨国忠。 中堂:指杨氏家族的庭堂。 舞神仙:一作「有神仙」,像神仙一样的美女在翩翩起舞。 烟雾:形容美女所穿的如烟如雾的薄薄的纱衣。 散:一作「蒙」 玉质:指美人的肌肤。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句:极写贵族生活豪华奢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句:为全诗诗眼。臭,通「嗅」,古意为气味。 荣、枯:繁荣、枯萎。此喻朱门的豪华生活和路边冻死的尸骨。 惆怅:此言感慨、难过。 北辕:车向北行。杜少陵自长安至蒲城,沿渭水东走,再折向北行。 泾渭:二水名,在陕西临潼境内汇合。 官渡:官设的渡口。 群冰:一作「群水」。 高崒(zú)兀:河中的浮冰突兀成群。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岷县。 天柱:古代神话说,天的四角都有柱子支撑,叫天柱。恐触天柱折:形容冰水汹涌,彷佛共工头触不周山,使人有天崩地塌之感。表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心。 河梁:桥。 坼:断裂。 枝撑:桥的支柱。 窸窣:象声词,木桥振动的声音。 行旅相攀援:行路的人们相互攀扶。 不可越:一作「且可越」。 寄:一作「既」。 异县:指奉先县。 十口隔风雪:杜少陵一家十口分居两地,为风雪所阻隔。 庶:希望。 饥已卒:一作「饿已卒」。 亦呜咽:一作「犹呜咽」。 秋未登:一作「秋禾登」。 贫窭(jù):贫穷。 仓卒:此指意外的不幸。 生常:一作「生当」。 名不隶征伐:此句自言名属「士人」,可按国家规定免徵赋税和兵役、劳役。杜少陵时任右卫卒府兵曹参军,享有豁免租税和兵役之权。 犹酸辛:一作「独酸辛」。 平人:平民,唐人避唐太宗讳,改「民」为「人」。 平人固骚屑:平民百姓本来就免不了赋役的烦恼。 失业徒:失去产业的人们。 忧端齐终南:忧虑的情怀像终南山那样沉重。齐终南,一作「际终南」。 澒(hòng)洞:广大的样子。 掇:收拾,引申为止息。
【译文】
杜陵地方,有我这么个布衣,年纪越大,反而越发不合时宜。对自己的要求,多么愚蠢可笑,私自下了决心,要向稷契看齐。这种想法竟然不合实际,落得个到处碰壁,头都白了,却甘愿辛辛苦苦,不肯休息。有一天盖上棺材,这事便无法再提,只要还没有咽气,志向就不能转移。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尽管惹得同辈的先生们冷嘲热讽,却更加激昂无比,引吭高歌,毫不泄气。 我何尝没有隐居的打算,在江海之间打发日子,岂不清高?只是碰上个像尧舜那样贤明的皇帝,不忍心轻易地丢下他,自己去逍遥。如今的朝廷上,有的是栋梁之材,要建造大厦,难道还缺少我这块料?可是连葵藿的叶子都朝着太阳,我这忠诚的天性,又怎能轻易改掉! 回头一想,那些蚂蚁般的小人,只为谋求舒适的小窝,整天钻营。我为什么要羡慕百丈长鲸,常想在大海里纵横驰骋?偏偏不肯去巴结权贵,因此便耽误了自己的营生。我虽然到现在还穷困潦倒,可怎忍心埋没在灰尘之中?没有像许由、巢父那样飘然世外,实在惭愧,虽然惭愧,却不愿改变我的操行。还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喝几杯酒排遣烦闷,作几首诗放声高唱,破除忧愤。 一年快完了,各种草木都已经凋零,狂风怒吼,像要把高山扫平。黑云像山一样压下来,大街上一片阴森,我这个孤零零的客子,半夜里离开京城。扑落满身寒霜,断了衣带,想结上它,指头儿却冻成僵硬。 天蒙蒙亮的时候,我走到骊山脚下,骊山高处,那里有皇帝的御榻。大雾迷漫,塞满寒冷的天空,我攀登结冰铺霜的山路,二步一滑。华清宫真好像王母的瑶池仙境,温泉里暖气蒸腾,羽林军密密麻麻。乐声大作,响彻辽阔的天宇,皇帝和大臣纵情娱乐,享不尽贵富荣华。 赐浴温泉的,都是些高冠长缨的贵人,参加宴会的,更不会有布衣麻鞋的百姓。达官显宦,都分到大量的绸帛,那些绸帛啊,都出自贫寒妇女的艰苦劳动。她们的丈夫和公公,被鞭打绳捆,一匹匹勒索,一车车运进京城。皇帝把绸帛分赏群臣,这个一筐,那个几笼,实指望他们感恩图报,救国活民;臣子们如果忽略了皇帝的这番好意,那当皇帝的,岂不等于把财物白扔!朝廷里挤满了“济济英才”,稍有良心的,真应该怵目惊心! 更何况皇宫内的金盘宝器,听说都转移到国舅家的厅堂。神仙似的美人在堂上舞蹈,轻烟般的罗衣遮不住玉体的芳香。供客人保暖的,是貂鼠皮袄,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乐章,劝客人品尝的,是驼蹄羹汤,香橙、金橘,都来自遥远的南方。 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我折向北去的道路,赶到泾、渭河边。泾、渭合流处的渡口,又改了路线。河水冲激着巨大的冰块,波翻浪涌,放眼远望,像起伏的山岭,高接西天。我疑心这是崆峒山从水上飘来,怕要把天柱碰断! 河上的桥梁幸好还没有冲毁,桥柱子却吱吱呀呀,摇晃震颇。河面这么宽,谁能飞越!旅客们只好牵挽过桥,顾不得危险。 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无依无傍,漫天风雪,把一家人隔在两个地方。受冻挨饿的穷生活,我怎能长久不管?这一次去探望,就为了有难同当。 一进门就听见哭声酸楚,我那小儿子,已活活饿死!我怎能压抑住满腔悲痛,邻居们也呜呜咽咽,泪流不止!说不出内心里多么惭愧,做父亲的人,竟然没本事养活孩子!谁能料到:今年的秋收还算不错,穷苦人家,却仍然弄不到饭吃! 我好歹是个官儿,享有特权:既不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还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啊,就更加辛酸。想想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是倾家荡产,又想想远守边防的士兵,还不是缺吃少穿。忧民忧国的情绪啊,千重万叠,高过终南,浩茫无际,又怎能收敛!
【赏析】
这首诗是杜少陵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不久,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时所作。诗人忧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一博大浩瀚、沉郁顿挫的宏篇巨制。此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少陵「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
帮我选课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课程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