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
帛拼音:bó注音:ㄅㄛˊ异字体:
部首: 巾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 康熙字典:帛(8画)
五笔:RMHJ仓颉:HALB郑码:NKLI四角:26227电码:1591区码:1815规范编号:3965
统一码:5E1B汉字结构:上下结构五行属性:水吉凶寓意:吉
笔顺:ノ丨フ一一丨フ丨
民俗参考
汉字是否常用: ✔标准字体✔现通表吉凶寓意:吉汉字五行:水属性
字形结构
汉字部件构造 :白巾首尾分解查字 :白巾(baijin)
笔顺编号:32511252
笔顺:ノ丨フ一一丨フ丨
笔顺读写:撇竖折横横竖折竖
帛编码/UNICODE
帛字UNICODE编码U+5E1B,二进制: 0101111000011011,十进制: 24091,HEX编码:E5B89B,UTF-8: E5 B8 9B
基本字义
帛 bó(ㄅㄛˊ)
(一)、丝织品的总称:布帛。帛书。帛画。化干戈为玉帛(喻变争斗为友善)。竹帛(指书籍)。简蠹帛裂(书坏了)。
基本词义
● 帛 bó
〈名〉
(一)、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二)、 同本义 [silks]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汉· 刘向《列女传》
大帛之冠。——《左传·闵公二年》
执玉帛者万国。 ——《淮南子·原道》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三)、 又如:布帛(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玉帛;财帛;帛召(写在帛上的诏书);帛画(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四)、 指帛书 [book copied on silk]
简蠹帛裂,三写易字。——《文心雕龙》
百度百科释义
帛是中国的汉字,字从白从巾,白亦声。“白”本义为“虚空”。“巾”指布条。
康熙字典
帛【 寅集中 】【 巾部 】康熙筆画: 8画 部外筆画: 5画
《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薄陌切,𠀤音白。《說文》繒也。《廣韻》幣帛。《易·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書·堯典》五玉三帛。《傳》三帛,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元,附庸之君執黃。《周禮·春官·典命註》帛,如今璧色繒也。《左傳·閔二年》衞文公大帛之冠。《註》大帛,厚繒。《後漢·鄧后紀》必書功於竹帛。《註》帛謂縑素。
又執帛,官名《前漢·曹參傳》乃封參爲執帛。《註》張晏曰:執帛,孤卿也。或曰楚官名。
又草名。《爾雅·釋草》帛似帛,華山有之。《疏》華山有草,葉似帛者,因以名云。
又姓。《神仙傳》吳有帛和。《水經注》瀍水西有帛仲理墓。
又叶僕各切,音薄。《禮·禮運》以烹以炙,以爲醴酪。治其絲麻,以爲布帛。《又》疏布以羃,衣其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
说文解字/注解说明
帛【 卷七 】【 帛部 】
繒也。从巾白聲。凡帛之屬皆从帛。㫄陌切
(帛)繒也。糸部曰。繒、帛也。聘禮、大宗伯注皆云。帛、今之璧色繒也。从巾。白聲。旁陌切。古音在五部。凡帛之屬皆从帛。
音韵参考
[ 平水韵 ]:入声十一陌
[ 唐 音 ]:bhæk
[ 国 语 ]:bó
[ 粤 语 ]:baak6
方言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et8 [海陆丰腔] pet8 [梅县腔] pet8 pet7 tet7 det7 het7 [陆丰腔] pet7 [客语拼音字汇] ped6 [东莞腔] pak8 [沙头角腔] piet7 [台湾四县腔] pet8 [宝安腔] pet8
⊙ 粤语:baak6
⊙ 潮州话:bêh8
帛字组词
English
silks, fabrics; wealth,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