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教教育网  > 新华词典  
按拼音查找 按部首查找

(简体:)拼音:lì yuè注音:ㄌ一ˋ ㄩㄝˋ异字体:

部首: 木部部外笔画:15画总笔画:19画 康熙字典:櫟(19画)

五笔:SRXS仓颉:DVID郑码:FZZF四角:42994电码:2929

统一码:6ADF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五行属性:

笔顺: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フフ丶フフ丶一丨ノ丶

民俗参考

汉字是否常用: -汉字五行:木属性

字形结构

汉字部件构造 :首尾分解查字 :木樂(mule)

笔顺编号:1234325115545541234

笔顺: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フフ丶フフ丶一丨ノ丶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撇竖折横横折折捺折折捺横竖撇捺

櫟编码/UNICODE

櫟字UNICODE编码U+6ADF,二进制: 0110101011011111,十进制: 27359,HEX编码:E6AB9F,UTF-8: E6 AB 9F

康熙字典

櫟【 辰集中 】【 木部 】康熙筆画: 19画 部外筆画: 1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唐韻》魯刀切,音勞。《史記·楚元王世家》㛮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

说文解字/注解说明

櫟【 卷六 】【 木部 】

木也。从木樂聲。郎擊切

(櫟)櫟木也。秦風隰有苞櫟傳曰。櫟木也。陸機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爲櫟。河內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其子房生爲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機以爲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作櫟是也。按陸意謂秦詩當是柞櫟。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爲梂者合。然則許意謂木蓼也。艸部云。草?、櫟實也。一曰様?。木部栩下云。柔也。其草一曰様。此則謂草?爲櫟實。正陸所謂秦人謂柞櫟爲櫟。又云。栩今柞櫟也。草下櫟實字非木部之櫟。許意栩柔、様草爲一物。是名柞櫟。亦名櫟。而非柞也。亦非子梂生之櫟也。柞與棫爲類。櫟似椒榝。鄭箋大雅云。柞櫟也。則以柞與柞櫟合爲一耳。從木。樂聲。郎擊切。古音在二部。

音韵参考

[ 上古音 ]:药部来母,ly?k
[ 广 韵 ]:以灼切,入18藥,yuè,宕開三入陽以
[ 平水韵 ]:入声十二锡
[ 国 语 ]:lì,láo,yuè
[ 粤 语 ]:lik1

方言

⊙ 客家话:[梅县腔] lit8 jok8 lep7 [海陆丰腔] lit8 sok7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宝安腔] lit8 | jok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sok7

⊙ 粤语:lik1

⊙ 潮州话:lêh8

English

chestnut-leaved oak; oak

帮我选课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课程名称: